100%

卷五百二十三 ◎礼仪部二

 

  ○叙礼下

  《礼记外传》曰:吉、凶、宾、军、嘉,即五礼之目也。吉礼者,祭祀郊庙宗社之事是也;(起自神农氏,始教民种穀。礼始於饮食,吹苇籥,击土鼓,以迎田祖,致敬鬼神,皆用乐。此伊耆氏即神农别号。)凶礼者,丧纪之说、年穀不登、大夫去国之事也;(黄帝始养生送死也。)宾礼者,贡献朝聘之事是也;军礼者,始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;嘉礼者,好会之事,起自伏羲以俪皮为币,始制嫁娶,(享通者,嘉会之事也。)其后有冠、(冠者,代父之事也。婚有继世之道,物有代谢之期,悲发於衷,乃非纯吉,故为喜慰之事也。)乡饮酒、乡射、食耆老、王燕族人之事是也。(四者亦嘉会也。)但前代象天,其礼质而略;后代法地,其事烦而文。唐虞之际,五礼明备,周公所制文物极矣。

  《左传·文下》曰:齐侯侵我西鄙,遂伐曹,入其郛,讨其来朝也。季文子曰:"齐侯其不免乎?已则无礼,(执王使而伐其罪。)而讨於有礼者,曰女何故行礼?礼以顺天,天之道也。已则反天,而又以讨人,难以免矣。"

  又《文公》曰: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,行父奉以周旋,弗敢失坠,曰:"见有礼於其君者,事之,如孝子之养父母也。见无礼於其君者,诛之,如鹰鹯之逐鸟雀也。"

  又《宣十六年》曰:晋侯使士会平王室,定王享之。原襄公相礼。(原襄公,周大夫。相,佐也。)殽蒸。(烝,外也。升殽於俎。)武子私问其故。(享当体荐而殽蒸,故怪问之。武,士会谥。季,其字。)王闻之,召武子曰:"季氏,而弗闻乎?王享有体荐,(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,所以示其俭。)宴有折俎。(体解节折,外之於俎,物皆可食,所以示慈惠也。)公当享,卿当宴,王室之礼也。"(公谓诸侯。)武子归而讲求典礼,以修晋国之法。

  又《昭二年》曰:晋侯使韩宣子来聘,(公即位故。)且告为政而来见,礼也。(代赵武为政,虽盟主而修好同盟,故曰礼。)观书於太史氏,见《易·象》与《鲁春秋》,曰:"周礼尽在鲁矣,(《易、象》,上下经之象辞。《鲁春秋》,史记之策书。《春秋》遵周公之典以序事,故曰:"周礼尽在鲁"也。)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。"(《易·象》《春秋》,文王周公之制。当此时儒道废,诸国多缺,惟鲁备,故宣子适鲁而说之也。)

  又《昭四》曰:楚灵王使问礼於左师与子产,左师曰:"小国习之,大国用之,敢不荐闻?"(言所闻,谦示所未行。)献公合诸侯之礼六。(其礼,六仪也。宋爵公,故献公礼。)子产曰:"小国共职,敢不荐守?"献伯、子、男会公之礼六。(郑,伯爵,故献伯、子、男会公之礼。)

  又《昭五》曰:公如晋,自郊劳至於赠贿,(往有郊劳,去有赠贿。)无失礼。(揖让之礼。)晋侯谓女叔齐曰:"鲁侯不亦善於礼乎?"对曰:"鲁侯焉知礼!"公曰:"何为?自郊劳至於赠贿,礼无违者,何故不知?"对曰:"是仪也,不可谓礼。礼,所以守其国,行其政令,无失其民者也。"

  又《昭七》曰:孟僖子病不能相礼,(不能相仪答郊劳,以此为已疾。)乃讲学之,(讲习也。)苟能礼者从之。及其将死也。(二十四年孟僖子卒,传终言之。)召其大夫,曰:"礼,人之幹也。无礼,无以立。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,(僖子卒时,孔丘年三十五。)圣人之后也。我若获没,(得以寿终。)必属说与何忌於夫子,使事之(说南宫敬、叔何忌、孟懿子,皆僖子之子也。)而学礼焉,以定其位。"(知礼则位安。)

  又《昭二十五》曰:郑子太叔见赵简子,简子问揖让、周旋之礼焉。对曰:"是仪也,非礼也。"简子曰:"敢问何谓礼?"对曰:"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:'夫礼,天之经也,(经者,道之常。)地之义也,(义者,利之宜也。)民之行也。'(行者,人所履。)天地之经,而民实则之。"简子曰:"甚哉,礼之大也。"对曰:"礼,上下之纪、天地之经纬也,(纬经错居以相成者。)民之所以生也。是以先王尚之。"

  又《昭二十六》曰:齐景公曰:"善哉,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。"对曰:"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,与天地并。(有天地则礼义兴。)君令臣共,父慈子孝,兄爱弟敬,夫和妻柔,姑慈妇听,礼也。君令而不违,臣共而不贰;父慈而教,子孝而箴;(箴,谏也。)兄爱而友,弟敬而顺;夫和而义,妻柔而正;姑慈而从,(从,不自专。)妇听而婉:(婉,顺也。)礼之善物也。"

  又《定下》曰:公会齐侯於祝其,实夹谷。(夹谷即祝其地。)孔丘相,(相,会仪也。)犁弥言於齐侯曰:"孔丘知礼而无勇,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,必得志焉。"

  又《定下》曰:邾隐公来朝,(朱子益也。)子贡观焉。邾子执玉高,其容仰;公受玉卑,其容俯。(王朝者之贽。)子贡曰:"以礼观之,二君者皆有死亡焉。夫礼,死生存亡之礼也。将左右、周旋,进退、俯仰,於是乎取之;朝、祀、丧、戎,于是乎观之。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,(不合法度。)心已亡矣。"

  又《哀上》曰:太宰嚭召季康子,(嚭,吴大夫。)康子使子贡辞。太宰嚭曰:"国君道长大,(言君长于道路。)而大夫不出门,此何礼也?"对曰:"岂以为礼畏大国也?(畏大国,不敢虚国尽行。)大国不以礼命於诸侯,苟不以礼,岂可量也?寡君既共命焉,其老,岂敢弃其国?太伯端委,以治周礼,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裸以为饰,岂礼也哉?"

  《春秋说题辞》曰:礼者,所以设容,明天地之体也。

  《论语》曰:有子曰:"礼之用和为贵,先王之道斯为美,小大由之。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"

  又曰:子曰:"导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导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"

  又曰:子曰:"夏礼,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;殷礼,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"(征,成也。杞宋二国,夏殷之后。夏殷之礼,吾能说之,杞宋之君不足以成也。)

  又曰:子张问:"十世可知也?"(世谓易姓之世也。问其制度变易为何。)子曰:"殷因於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周因於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(所损益可知也者,据时篇目皆在可校数。)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"(自周之后,以为交易损益之极,极于三王,亦不是过也。)

  又曰:颜渊问仁,子曰:"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"颜渊曰:"请问其目。"子曰:"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"颜渊曰:"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"

  又曰:子曰:"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"(言礼非但崇此玉帛而已,所贵者乃贵其安上治民。)

  《汉书》曰:汉王已并天下,诸侯共尊为皇帝於定陶。叔孙通就其仪号,高帝悉去秦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,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上患之。通知上益厌之,说上曰:"夫儒者,难与进取,可与守成。臣愿征鲁诸生,与臣弟子共起朝仪。"上曰:"可试为之,令易知,度吾所能行为之。"七年,长乐宫成,诸侯群臣朝十月。大行设九宾胪句传。(上传语告下为胪,下告上为句。)於是皇帝辇出房,百官执戟传警,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。自诸侯王以下,莫不震恐肃敬。至礼毕,尽伏,置法酒,(文颖曰:作酒令法也。苏林曰:常会须天子中起更衣,然后入置酒。)诸侍坐殿上,皆伏抑首,(如淳曰:抑,屈。)以尊卑次起上寿。觞九行,谒者言罢酒。御史执法,举不如仪者,辄引去。竟朝置酒,无敢喧哗失礼者。於是高帝曰:"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。"拜通为太常,赐金五百斤。通出,皆以五百金赐诸生。诸生乃喜曰:"叔孙生圣人,知当世务也。"

  又曰:王者必因前王之礼,而顺时施宜,有所损益,节人之心,稍稍制作。

  又曰:宣帝时,谏议大夫王吉上疏,愿述旧礼,明王制,驱一代之人,跻之仁寿之域。

  范晔《后汉书·曹褒传》曰:诏召玄武司马班固,问改定礼制之宜。固曰:"京师诸儒多能说礼,宜广招集,共议失得。"帝曰:"谚言作舍道边,三年不成。会礼之家,名为聚讼。互生疑异,笔不得下。昔尧作大章,一夔足矣。"章和元年正月,乃召褒诣嘉德门,令小黄门持班固所上叔孙通《汉仪》十二篇敕褒曰:"此制散略,多不合经。今宜依礼条正,使可施行於南宫东观,尽心集作。"

  《典略》曰:孔子过宋,与弟子集礼於大树下。宋司马桓魋使拔其树。去适郑。

  《六韬》曰:太公对文王曰:"礼者,治之粉泽也。"

  《管子》曰:礼者,因人之情,缘义之理,为之节文者也。

  《孟子》曰: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。

  《孙卿子》曰:礼者,人主以为群臣尺寸寻丈检式也。礼有三本:天地,生之本;先祖,类之本;君师,治之本。国之本在礼也。

  又曰:人生有欲,欲则求,求则争,争则乱,乱则穷。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养之。礼者,养也。稻粱五味,所以养口也;椒兰芬馨,所以养鼻也;雕琢刻镂,黼黼文章,所以养目也;疏房越席,沐浴机筵,所以养体也。

  《庄子》曰:三王五帝之礼仪法度,不矜於同而矜於治,故譬三王五帝之礼仪法度,其犹楂梨橘柚果瓜之属耶?其味反而皆可於口。

  《文子》曰:老子云:为礼者,雕琢人性,矫拂其情。目虽欲之,禁以法;心虽乐之,节以礼。趋翔周旋,屈节异仪。肉凝而弗食,酒败而不饮。外束其形,中愁其意,汨阴阳之和而迫生命之情。

  《慎子》曰:礼从俗政,上国有贵贱之礼,无贤不肖之礼;有长幼之礼,无勇怯之礼;有亲疏之礼,无爱恶之礼也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礼者,体情而制文者也。

  又曰:夫水积则生相食之虫;(言大鱼食小鱼。)土积则生食肉之兽;礼饰则生伪慝之儒。(伪,诈。慝,奸。)夫吹灰而欲无眯,涉水而欲无濡,不可得也。

  《说苑》曰:齐景公登酎,晏子修食礼以待。公曰:"礼,寡人餍之矣。吾欲得天下勇士,与之图国。"晏子对曰:"君子无礼,是庶人也;庶人无礼,是禽兽也。礼而治国,所以御民也;辔者,所以驭马也。无礼而治国家者,婴未尝闻也。"景公曰:"善。"乃饰酎更席,以为上客。

  《尸子》曰:秋为礼,西方为秋。秋,肃也。万物莫不肃敬,礼之至也。

  《韩诗外传》曰:晏子聘鲁,下堂则趋,授立则跪。子贡怪之,问孔子。孔子问晏子,晏子对曰:"夫上堂之礼,君行一,臣行二也。今君之受币也毕,臣敢不跪乎。"孔子曰:"善。礼中语裥礼。"

  《董生书》曰:礼者,天所为也;文者,人所为。谓之礼者,因人情为节文,以救其乱也。夫堤者,水之防也;礼者,人之防也。刑防其末,礼防其本也。

  《白虎通》曰:夫礼者,阴阳之际也,百事之会也。所以尊天地、宾鬼神、序上下之道也。

  《袁淮书》曰:礼者,缘人情而为之节度者也。严父,爱亲之情也;尊亲,敬长之义耳。

  《物理论》云:礼者,履也,律也。义同而名异。

  孙卿《礼赋》曰:爰有大物,非丝非帛,文理成章;非日非月;为天下明;生者以寿,死者以葬;城郭以固,三军以强。粹而王,驳而霸,无一焉而亡也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二十四 ◎礼仪部三

 

  ○祭礼上

  《毛诗·召南》曰:《采蘋》,大夫妻能循法度也。能循法度,则可以承先祖、供祭祀也。于以采蘋?南涧之滨。于以采藻?于彼行潦。(蘋,大苹也。涧,崖也。藻,聚藻也。行潦,流潦也。)

  又《小雅·天保》曰:吉蠲为饎,是用孝享;(吉,善;蠲,絜也。饎,酒食也。享,献也。笺云:谓将祭祀也。)禴词蒸尝,于公先王。(春曰祠,夏曰禴,秋曰尝,冬曰烝。公,事也。笺云:公谓后稷也。)君曰卜尔,万寿无疆。(君,先君也。尸所以象神卜子也。笺云:君曰卜尔者,尸嘏主人传神辞也。)

  又《小雅·吉日》曰:吉日维戊,既伯既祷。(维戊,顺类乘壮也。伯,马祖也。重物慎微,将用马力,必先为之祷其祖。祷,获也。笺云:戊,刚日也,故乘壮为顺类也。)

  又《小雅·大田》曰:来方禋祀,以其骍黑。与其黍稷,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(骍,牛也。黑,羊豕也。笺云:成王之来,则又礼祀四方之神祈报焉。阳祀用骍牲,阴祀用黑牲。)

  又《小雅·楚茨》曰:济济跄跄,洁尔牛羊。以往烝尝,或剥或亨,或肆或将。(济济跄跄,言有容也。烹,饪之也。肆,陈;将,齐也。或陈于皮,或齐其肉。笺云:有容言威仪敬慎也。冬祭曰烝,秋祭曰尝。祀之礼各有其事,有解剥其皮者,有煮熟之者,有肆其骨体于俎者,或奉持而进之者。)祝祭于祊,祀事孔明。(祊,门内也。笺云:孔,甚也。明,秋备也,契也。孝子不知神之所在,故使祝博求之平生门内之旁,待宾客之处,祀礼于是甚明。)

  又《小雅·信南山》曰:祭以清酒,从以骍牡。享于祖考,(咸尚赤曰骍。笺云:清谓玄酒也。酒、郁鬯五齐三酒也。祭之礼,先以郁鬯降神,然后迎牲,享于祖考纳享时。)执其鸾刀,以启其毛,取其血管。(鸾刀,刀有鸾者。言割中节也。笺云:毛以告纯也。膋,脂膏也。血以告杀,膋以升臭。合之黍稷,实之于萧,合馨香也。)是烝是享,苾苾芬芬,祀事孔明。

  又《生民》曰:《生民》,尊祖也。后稷生於姜嫄,文武之功起於后稷,故推以配天焉。厥初生民,时维姜嫄。生民如何?克禋克祀,以拂无子。(克,能也。弗之言祓也。姜嫄之生后稷为何乎?乃禋祀上帝于郊禖,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。)履帝武敏歆,攸介攸止,载震载肃,载生载育。(祀郊禖之时,有大神之迹,姜嫄履其拇指,生子而养之,长,名曰弃也。)

  又《清庙》曰:《清庙》,祀文王也。周公既成洛邑,朝诸侯,率以祀文王焉。(清庙者,祭有清明之起德音之宫也。谓祭文王。)

  又《清庙·烈文》曰:《烈文》,成王即政,诸侯助祭也。(新王即政,必以朝享之礼祭于祖考,告嗣位也。)烈文辟公,锡兹祉福。惠我无疆,子孙保之。(烈,光也。文王赐之也。)

  又《臣工》曰:《振鹭》,二王之后来助祭也。(二王,殷夏也。其后,杞也,宋也。)振鹭于飞,于彼西雍。我客戾止,亦有斯容。(笺云:白马于西雍之泽,言所集得其处也。兴者喻杞宋之君有洁白之德,来助祭周之庙,得礼之宜。)

  又《臣工·潜》曰:《潜》,季冬荐鱼,春献鲔也。猗与漆沮,潜有多鱼。有鳣有鲔,鲦鲿鰋鲤。(猗与,钦美之言。漆沮,岐周之二水也。潜,掺也。)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(介,助也。景,大也。)

  《尚书·舜典》曰:望于山川,遍于群神。孔安国传曰:谓在远者望祭之也。群神,丘陵坟衍之属。

  又《说命》曰:黩于祭祀,时谓弗钦。孔安国传曰:祭不欲数,数则黩,黩则不敬也。

  又《洛诰》曰:祀于新邑,咸秩无文。孔安国传曰:以祀典祀于新邑,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礼之。

  又《多士》曰:罔弗明德恤祀。孔安国传曰:自帝乙以上无不显用有德,忧念齐敬,奉其祭祀。言能保宗庙社稷也。

  《尚书大传·周传》曰:祭之为言察也;察者,至也;至者,人事也。人事至然后祭。祭者,荐也,荐之为言在也。在也者,在其道也。(《礼志》曰:君子生则敬养,死则敬飨也。)

  又《五行传》曰:简宗庙,不祷祠,废祭祀,逆天时,则水不润下。(君行此四者为逆天。此宫之政,北为水,故源流竭绝,是水不润下也。)

  又《五行传》曰:六瀰之礼,散斋七日,致斋三日。新器洁祀,用赤黍,三日之朝於中庭,祀四方,从东方始,卒於北方。(《礼志》:致斋三日。《周礼》:凡祭祀前期十日。宗伯帅执事十日,是为斋一旬乃祀也。今此致斋即祀者,欲得容三十也。答:盖八日为致斋,明九日朗而初祀,亦一旬有一日事乃毕也。)其祀礼,曰格祀,(篇云今亡。)曰某也,方祀。曰播国,率相行祀。其祝也,曰:若尔神灵,洪范六瀰是合,(神灵谓木精灵威仰,火精赤熛怒,土精含枢细,金精白招距,水精汁光纪及木帝太皋,炎帝火帝,土帝黄帝,金帝少昊,水帝颛顼,木官句芒,火官祝融,土官后土,金官蓐收,水官玄冥皆是也。古者生能其事,死在祀礼,配其神而食。合犹为也。六瀰是神灵所为也。)无差无倾,无有不正。若民有不敬事,则会批之于六瀰(言民广及天下有过者也。事,六事也。会,合也。批,推也。言天下之有过,神灵亦合推内于六瀰。天子以下为任者也。)六事之机,以县示我,我民人无敢不敬事上下王祀。

  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曰:以八则治都鄙,一曰祭祀,以驭其神;(祭祀其先君社稷五祀。)以九式均节财用,一曰祭祀之式。(式谓财用之节度。)

  又《天官上·内饔》曰:凡宗庙之祭祀,掌割亨之事。凡燕饮食亦如之。

  又《天官上·兽人》曰:凡祭祀、丧纪、宾客,共其死兽生兽。(共其完者。)凡兽入于腊人,(当干之也。)皮毛筋角入于玉府。(给作器物。)

  又《天官上·亨人》曰:祭祀共大羹、鉶羹,宾客亦如之。(大羹,肉湆也。郑司农云:大羹不致五味也,鉶羹加盐菜也。)

  又《地官上·牧人》曰:牧人宰牧六牲而阜蕃其物,以供祭祀之牲牷。(六牲谓牛、马、羊、豕、犬、鸡。)凡阳祀用骍牲毛之,阴祀用黝牲毛之,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,(毛,纯也。阴祀祭六郊地及社稷也。郑司农云:阳祀春夏也。黝读为幽。幽,黑也。)凡时祀必用牷物。(时祀,四时所常祀,谓山川以下至四方百物也。)凡外祭毁事,用尨可也。(尨谓杂色不纯,毁谓副辜毁除殃咎之属也。)凡祭祀共其牺牲,以授充人系之。(牺牲,毛羽完具也。授充人者,当殊养之。)凡牲不系者,共奉之。(谓非时而祭祀者。)

  又《地官上》曰:牛人,掌养国之公牛,以待国之政令。凡祭祀,供其享牛、求牛,以授职人而刍之。(郑司农云:享牛,前祭一日之牛。求牛,祷于鬼神祈福之牛也。玄谓献神之牛,谓所以祭者也。)凡祭祀供其牛牲之互,与其盆簝以待事。(互谓福衡之属。盆簝皆器名。)

  又《地官下·闾师》曰:凡庶民不畜者,祭无牲;不耕者,祭无盛矣。

  又《春官上·大宗伯》曰:大宗伯之职,掌建邦之天神、人鬼、地祇之礼,以佐王建保邦国。(建,立也。立天神、人神、地祗之礼者,谓祀之、祭之、享之。礼,吉礼是也。目吉礼于上承以立安邦国者,互相成。明尊鬼神,重人事。)以禋祀祀昊天上帝,以实柴祀日月星辰,以楢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风师、雨师,(禋之言烟也。周人尚臭,烟气之臭闻者楢积也。《诗》曰:"芃芃棫朴,薪之楢之。"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。或有玉帛燔柴而外堙,所以报阳也。)以血祭祭社稷、五祀、五岳,以埋沉祭山林川泽,以疈辜祭四方百物。(不言祭地,此皆地祗,祭地可知也。阴祀自血起,贵气臭也。社稷,土谷之神也,有德者配食。)凡祀大神,亨大鬼,祭大祇,帅执事而卜日宿,视涤濯,莅玉鬯,省牲镬,奉玉齐,诏大号,治其大礼,诏相王之大礼。(执事,诸有事于祭者也。宿,申式也。涤濯,溉祭器也。)若王不与祭祀,则摄位。(王有故,代行其祭事。)凡大祭祠,王后不与,则摄而荐豆笾彻。(荐彻豆笾,后之事。)国有大故,则旅上帝及四望。王大封,则先告后土,乃颁祀于邦国、都家、乡邑。(颁读为班。班其所当祀及其礼也。都家乡邑谓王子弟及公卿大夫所食采地也。)

  又《春官下·太祝》曰:太祝掌六祝之辞。太师宜于社,造于祖,(《马融传》曰:《尔雅》曰:"起大事,动大众,必先有事于社也。")设军社,类上帝。(社者,社主也。类者,以事类告祀上帝。)国将有事於四望,(将,行也。四望,日月星辰也。)及军归献于社,则前祝。(献于社主。)

  又《春官》曰:家宗人,掌家祭祀之礼。凡祭祀致福。(大夫采地之所祀与都同,若先王之子孙亦有祖庙。)

  《礼记·月令》曰:孟春之月,其祖户,祭先脾。(春,阳气出,祀之于户,内阳也。祀之先祭脾者,为春阳中于藏直,脾为尊也。)仲春之月,天子献羔开冰,先荐寝庙。(献羔谓献司寒也。祭司寒而出冰,荐于宗庙,乃后赋之。)上丁,命乐正习舞释菜,(将舞,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。)天子乃率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亲往视之。(顺时达物。)中丁,又命乐正入学习乐。是月也,祠不用牺牲,用珪璧更皮币。

  又《月令》曰:孟夏之月,其祀灶,祭先肺。(夏,阳气盛,热于外,祀之于灶,从热类也。祀之先肺者,阳位在上,肺亦在上,肺为尊也。)

  又《月令·仲夏》祀皇地祇於方丘。(夏至之日,祀皇地祇于方丘,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坐,以岳渎等神从祀。)

  又《月令·仲夏》曰:命有司祭先牧。(谓仲夏祭先牧于大泽,用刚日。)

  又《月令·季夏》曰:其祀中霤,祭先心。(中霤犹中室也。祭中霤之礼,为俎先进心。)是月也,祀黄帝于南郊。(谓季夏土德王日则祀黄帝,合枢纽于南郊,以轩辕配坐,以后土镇星从祀也。)

  又《月令》曰:孟秋其祀门,祭先肝。(秋,阴气出,祀之于门,外阴也。祭先肝者,秋为阴中于藏直肝。凡祀门为俎,先进肝也。)

  又《月令》曰:孟冬,其祀行,祭先肾。(冬阴气盛,寒于外,祀之于行,从辟除之类。行谓道也。祭先肾者,阴位在下,肾亦在下。凡祀行为俎,先进肾。)

  又《月令·孟冬》曰:祀神州地祇於北郊。(谓立冬日祭神州地祇于北郊。太宗文武圣皇帝配坐。)是月也,命有司祭司寒。(谓孟冬祭司寒于北郊。)是月也,命有司祭司中、司命、司人、司禄。(谓立冬后亥日祀司禄等于国域西北。)

  又《月令·仲冬》曰:命有司祈祀四海、大川、名源、渊泽、井泉。(顺其盛德之时祭也。)

  又《曲礼上》曰:临祭不惰,祭服弊则焚之,祭器弊则埋之。

  又《曲礼下》曰:无田禄者,不设祭器;有田禄者,先为祭服。君子虽贫,不鬻祭器;虽寒,不衣祭服。去国,祭器不逾境,大夫寓祭器於大夫,士寓祭器於士。

  又《曲礼下》曰:天子祭天地,祭四方,祭山川,祭五祀,岁遍。诸侯方祀,祭山川,祭五祀,岁遍。大夫祭五祀,岁遍。士祭其先。(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郊也。勾芒在东,祝融后土在南,蓐收在西,玄冥在北。《诗》云"耒方禋祀",方祀者,各祭其方之官而已。五祀谓户灶中霤门行也。此盖殷时制也。《祭法》曰:"天子立七祀,诸侯立五祀,大夫立三祀,士立二祀。"谓周制也。)凡祭,有其废之,莫敢举也;有其举之,莫敢废也。(为其渎神也。废举谓若殷废农祀弃,后不可复废弃祀农也。)非所祭而祭之,名曰淫祀。淫祀无福。支子不祭,祭必告于宗子。(不敢自专。)凡祭宗庙之礼,牛曰一元大武,豕曰刚鬛,豚曰肥腯,羊曰柔毛,鸡曰翰音,犬曰羹献,雉曰疏趾,兔曰明视,脯曰尹祭,槁鱼曰商祭,鲜鱼曰脡祭,水曰清涤,酒曰清酌,黍曰芗合,粱曰芗萁,稷曰明粢,稻曰嘉蔬,韭曰丰本,盐曰咸鹾,玉曰嘉玉,弊曰量币。(号牲物者,异于人用也。元,头也。武,迹也。腯,肥也。《春秋传》作腯,腯,充貌也。尹,正也。商犹量也。脡,直也。萁,辞也。嘉,善也。稻,菰蔬之属也。丰,茂也。大<卤咸>曰鹾。今河东云币帛也。)

  又《曲礼》曰:大飨不问卜,(祭五帝于明堂,莫适卜也。)不饶富。(富之言备也,备而已,勿多于礼。)

  又《檀弓下》曰:仲遂卒於垂,壬午犹绎,万入去籥。(仲遂,鲁公子。先曰辛巳有事太庙而仲遂卒,明曰而绎非也。万,千舞也。籥,籥舞也。)仲尼曰:"非礼也。卿卒不绎。"

  又《王制》曰:祭,丰年不奢,凶年不俭。

  又《王制》曰: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社稷,大夫祭五祀。(五祀谓司命、中霤、门、行、厉也。此祭谓大夫有地者,其无地祭三耳。)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,五岳视三公,四渎视诸侯。(视,视其牲器之数。)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。(鲁人祭泰山,晋人祭河是也。)天子诸侯,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。

  又《礼器》曰:晏平仲祀其先人,豚肩不奄豆,浣衣濯冠以朝,君子以为阨也。(阨犹狭阨。)孔子曰:"臧文仲安知礼!夏父弗綦,(音忌)逆祀,而弗止也,燔柴于奥。(文仲,鲁公子区之曾孙臧孙辰也。庄文之间为大夫,于是为贤,是以非之不正礼也。文二年八月丁卯,大事於太庙,跻,僖公始逆祀。是夏父弗綦为宗人之为也。奥当为爨字之误。)夫奥者,老妇之祭也,盛於瓮,尊於瓶。"

  又曰:季氏祭,逮闇而祭;日不足,继之以烛。虽有强力之容,肃敬之心,皆倦怠矣。有司跛倚以临祭,其为不敬大矣。他日祭,子路与,室事交乎户,堂事交乎阶。质明而始行事,晏朝而退。孔子闻之,曰:"谁谓由也不知礼乎?"

  又《大传》曰:牧之野,武王之事也。既事而退,柴于帝,祈于社,设奠于牧室。(柴,尊告天地及先祖也。)遂率天下诸侯,执豆笾,骏奔走。

  又《祭法》曰:燔柴于泰坛,祭天也;瘗埋于泰折,祭地也,用骍犊。(坛,析封土为祭处也。坛之言垣也。垣,明貌也。析,炤晳也。必为炤明之名,尊神也。地祗用黝牲,与天俱用犊,连言耳。)埋少牢於泰昭,祭时也;相近於坎坛,祭寒暑也,王宫,祭日也;夜明,祭月也;幽宗,祭星也;雩宗,祭水旱也;四坎坛,祭四方也。山林、川谷、丘陵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有天下者祭百神。诸侯在其地则祭之,亡其地则不祭。(昭,明也,亦谓坛也。时,四时也,亦谓阴阳之神也。埋之者,阴阳出入于地中也。凡此以下皆祭用少牢也。)

  又《祭法》曰:夫圣王之制祭祀也,法施于民则祀之,以死勤事则祀之,以劳定国则祀之,能御大灾则祀之,能捍大患则祀之。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,其子曰农,能植百穀。夏之衰也,周弃继之,故祀以为稷。共工氏之霸九州也,其子曰后土,能平九州,故祀以为社。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,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,舜勤众事而野死,鲧鄣洪水而殛死,禹能修鲧之功,黄帝正名百物,以明民共财,颛顼能修之,契为司徒而民成,冥勤其官而水死,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,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灾,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及夫日月星辰,民所瞻仰也;山林川谷丘陵,民所取材用也。非此族也,不在祀典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二十五 ◎礼仪部四

 

  ○祭礼中

  又《祭义》曰:祭不欲数,数则烦,烦则不敬。祭不欲疏,疏则怠,怠则忘。是故君子合诸天道,春禘秋尝。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春,雨露既濡,君子履之,必有怵惕之心,如将见之。

  又《祭义》曰:文王之祭也,事死者如事生。祭之明日,明发不寐,飨而致之,又从而思之。祭之日,里耠哀半,飨之必乐,已至必哀。

  又《祭义》曰:郊之祭,大报天而主日,配以月。夏后氏祭其闇,殷人祭其阳。周人祭日,以朝及闇。祭日於坛,祭月於坎,以别幽明,以制上下;祭日於东,祭月於西,以别内外,以端其位。日出於东,月生於西,阴阳长短,终始相巡,以致天下之和。

  又《祭义》曰:祭之日,入室,僾然必有见乎其位。周还出户,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。出户而听,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。(周还出户谓荐设时也。无户者阖户,若食间,则有出户而听之。)

  又《祭义》曰:孝子将祭,虑事不可以不豫。比时具物,不可以不备。虚中以治之。(比时犹先时也。虚中言不兼念余事。)宫室既修,墙屋既设,百物既备,夫妇斋戒,沐浴盛服,奉承而进之,洞洞乎,属属乎,如弗胜,如将失之,其孝敬之心至也与!(修设谓扫除及黝垩。)荐其荐俎,序其礼乐,备其百官,奉承而进之。(百官助主人进之。)於是谕其志意,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,庶或俎之,庶或飨之,孝子之志也。

  又《祭统》曰:凡治人之道,莫急于礼。礼有五经,莫重于祭。(礼有五经。谓吉礼、凶礼、宾礼、军礼、嘉礼也。莫重于祭谓以吉礼为首也。)夫祭者,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,生于心也。心怵而奉之以礼,是故惟贤者能尽祭之义。(怵,感念亲之貌。)贤者之祭也,必受其福,非世所谓福也,福者,备也。备者,百顺之名也,无所不顺者之谓备。言内尽於己,而外顺於道也。忠臣以事其君,孝子以事于亲,其本一也。

  又《祭统》曰:祭者,所以追养继孝也。孝者,畜也。顺于道,不逆於伦,是之谓畜。(畜谓顺於德教。)是故孝子之事亲也。有三道焉:生则养,殁则丧,丧毕则祭;养则观其顺也,丧则观其哀也,祭则观其敬而时也。尽此三道者,孝子之行也。(殁,终也。)

  又《祭统》曰:夫祭有十伦焉:见事鬼神之道焉,见君臣之义焉,见父子之伦焉,见贵贱之等焉,见亲疏之杀焉,见爵赏之施焉,见夫妇之别焉,见政事之均焉,见长幼之序焉,见上下之际焉。此之谓十伦。(伦犹义也。)

  又《祭统》曰:凡祭有四时:春祭曰礿,夏祭曰禘,秋祭曰尝,冬祭曰烝。(谓夏殷时礼也。)礿、禘,阳义也;尝、烝、阴义也。禘者,阳之盛也;尝者,阴之盛也,故曰莫重于禘、尝。(夏者尊卑著而秋万物成。)

  又《祭统》曰:周公旦有勋劳於天下,成王而欲尊鲁,故赐之以重祭。外祭则郊社是也,内祭则大尝禘是也。(言此者,善周公功也。)

  又《表记》曰:祭极敬,不继之以乐;朝极辨,不继之以倦。(极犹尽也。辨,分别政事也。《祭义》曰:"祭之日,里耠哀半。飨之必乐,已至必哀。")

  又《表记》曰:子曰:"后稷之祀易富也,其辞恭,其欲俭,其禄及子孙。"(富之言备也。以传世之禄恭俭者之祭易备也。)

  《礼稽命征》曰:天子祭天地、宗庙、六宗、五岳,得其宜则五穀丰,雷雨时至,四夷贡物,青白黄马,黄龙翔,黄雀集。(坤为地,得宜则五穀丰矣。土精上为轩辕,主雷雨得宜,故语瘭时至也。四渎四辅,故四夷各贡方色之马也。精为马,不言赤黑,义足通也。黄龙、黄雀皆土精也。)

  《周易·豫·象》曰:雷出地奋,豫;先王以作乐崇德;殷荐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

  又《困·九五》曰:利用祭祀。(祭祀所以受福也。)《象》曰:利用祭祀,受福也。

  又《既济》曰:九五,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禴祭,实受其福。牛,祭之盛者也。禴,祭之薄者也。居既济之时而处尊位,物皆济矣。将何为焉?其所务者,祭祀而已。祭祀之盛,莫盛修德,故沼沚之毛,蘋蘩之菜,可羞于鬼神;故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是以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禴祭,实受其福也。

  又曰:观盥而不荐,有孚颙若。(王道之可观者,莫盛於宗庙;宗庙之可观者,莫盛於盥也。至荐则简略,不足复观。)

  又《萃》曰:萃亨,王假有庙。(假,至也。王以聚至有庙也。)《彖》曰:王假有庙,至孝享也。(全聚乃得致孝之享也。)

  《左传·桓公》曰:凡祀,启蛰而郊,(言凡祀通下三句天地宗庙之事。启蛰,夏正建寅之月,祀天南郊。)龙见而雩,(龙见建已之月。苍龙宿之体,昏见东方,万物始盛,时雨而大,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。)始杀而尝,(建酉之月,阴气始杀,嘉谷始熟,故荐尝于宗庙。)闭蛰而烝。(建亥之月,昆虫闭户,万物皆成,可荐者众,故烝祭宗庙。)

  又《僖上》曰:五年,晋人执虞公而修虞祀,归其职贡于王。(虞所命也。)

  又《僖中》曰:初,平王东迁也,辛有适伊川,(辛有,周大夫也。)见被发而祭于野者,曰:"不及百年,此其戎乎?其礼先亡矣。"秋,晋秦迁陆浑之蕊褛伊川。

  又《僖下》曰:夏,四月,四卜郊,不从,乃免牲,非礼也。犹三望,亦非礼也。礼不卜常祀,而卜其牲日,牛卜日曰牲。牲成而卜郊,上怠慢也。望,郊之细也。不郊,亦无望可也。

  又《僖下》曰:卫成公梦康叔曰:"相夺予享。"(相,夏后启之孙也。居帝丘享祭也。)公命祀相,宁武子曰:"不可。鬼神非其族类,不歆其祀。杞、鄫何事?相之不享于此矣,卫之罪也,不可以间成王、周公之命祀,请改祀命。"(改祀相之命也。)

  又《文上》曰:大事于太庙,跻僖公,逆祀也。(僖是闵公兄,不得为父;子尝为臣,位应在下;今令居闵上,故曰逆祀也。)於是夏父弗忌为宗伯,(宗伯掌宗庙昭穆之礼也。)尊僖公,且明见曰:"吾见新鬼大,故鬼小,(新鬼,僖公既为兄,死时年又长也,故鬼。闵公死时年小,弗忌,明言其所见也。)先大后小,顺也。跻圣贤,明也。明、顺,礼也。"君子以为失礼。礼无不顺。祀,国之大事也,而逆之,可谓礼乎?子虽齐圣,不先父食久矣。故禹不先鲧,汤不先契,(鲧,禹父。契,汤十二世祖。)文、武不先不窋。(不窋,后稷子也。)宋祖帝乙,郑祖厉王,犹上祖也。仲尼曰:"臧文仲,其不智者三:作虚器,(谓居蔡山节藻棁也。)纵逆祀,(听夏父跻僖公。)祀爰居,三不智也。"(海鸟曰爰居,止于鲁东门外,文仲以为神,命国人祀之。)

  又《昭七》曰:郑子产聘于晋,韩宣子曰:"寡君寝疾,今梦黄熊入寝门,其何厉鬼也?"对曰:"昔尧殛鲧于羽山,其神化为黄熊,以入于羽渊,实为夏郊,三代祀之。晋为盟主,其或未之祀乎?"韩宣子祀夏郊,晋侯有间。

  又曰:晋侯问于史赵曰:"陈其遂亡乎?"对曰:"陈,颛顼之后也,舜重之以明德,至胡公不淫,故周赐之姓,使祀虞帝。臣闻盛德必百世祀,虞之世数未也。"

  《公羊传·僖公》曰:曷为或言三卜,或言四卜?三卜,礼也;四卜,非礼也。(礼,天子不卜郊。)三卜何以礼?求吉之道三。禘、尝不卜,郊何以卜?卜郊向礼也?卜郊何以非礼?鲁郊非礼也。(以鲁郊非礼,故卜耳。昔武王既没,成王幼小,周公居摄行天子事,制礼作乐,致太平,有王功。周公梦成王以王礼葬之,命鲁使郊,以彰周公之德,非正,故卜三吉则用之,不吉则免牲也。)鲁郊何以非礼?天子祭天,诸侯祭土;(土谓社。)天子有方望之事,(方望谓郊时所望,祭四方群神、日、月、星、辰、风伯、雨师、五岳、四渎及馀山川三十六所也。)无所不通;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,则不祭也。曷为或言免牲,或言免牛?免牲,礼也;免牛,非礼也。免牛何以非礼?伤者曰牛。三望者何?望祭也。然则曷祭?祭泰山、河海。山川有能润千百里者,天子秩而祭之。(此皆助天宣气布功,故祭天及之。)触石而出,肤寸而合,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,惟泰山尔。河海润於千里。

  《穀梁传》曰:宫室不设,不可以祭。祭者,荐其时也,荐其敬也,荐其义也,非享味也。

  又《僖公》曰:夏,四月,不郊。四卜,非礼也。免牲者,为之缁衣纁裳。有司玄端奉送,至于南郊,免牛亦然。乃者,亡乎人之辞也;犹者,可以已之辞也。

  《国语·楚语》曰:屈到嗜芰,有疾,召其宗老而属之(屈到,楚卿屈荡之子也。芰,菱也。宗老,宗臣。属,托也。)曰:"祭我必以芰。"及祥,宗老将荐芰,屈建命去之。(建,屈到之子子木也。)宗老曰:"夫子属之。"子木曰:"不祭,祭典有之曰:国君有牛享,大夫有羊馈,士有豚犬之奠,庶人有鱼炙之荐。不羞珍异,不陈庶侈,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。"遂不用。

  又《楚语》曰:子期祀平王,祭以牛俎于王。(子期,楚平王之子结也。牛俎,致俎于王也。)王问于观射父曰:"祀牲何及?"对曰:"祀加于举,(举,人君朔望之盛馔也。)天子举以太牢,祀以会,(太牢,牛羊豕也。会亦太牢。举,四方之贡。)诸侯举以特牛,祀以太牢;卿举以少牢,礼以特羊;大夫举以特牲,祀以少牢;(特牲,豕也。)士食鱼炙,祀以特牲;庶人食菜,祀以鱼。上下有序,则民不慢。"王曰:"其小大何如?"对曰:"禘郊不过茧栗,烝尝不过握把。"王曰:"何其小也?"对曰:"天神以精明临下民,故求备物,不求丰大。是故先王之祀也,以一纯、二精、三牲、四时、五色、六律、七事、八种、九祭、十日、十二辰以致之,(纯,心纯一也。二精,玉帛也。三牲,牛羊豕也。四时,春秋冬夏也。五色,五采服也。六律,黄锺,太簇、姑洗、蕤宾、夷则、无射也。七事,天、地、人、四时之物也。八种,八音异种也。九祭,九州之助祭也。十日,甲至癸也。十二辰,子至亥也。)百姓、千品、万官、亿丑、兆民经入畡数以奉之,(百姓,百官受民姓也。千品,姓有彻品十为千品,五物之官陪属万为万官,官有十丑为亿丑。天子之田九畡,以养兆民,王取经入以食万官也。)明德以昭之,和声以听之,以告遍至,(遍至,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也。)明无不受休。天子禘郊之事,必自射其牲,王后必自亲舂其粢;诸侯宗庙之事,必自射牛羊系豕,夫人必自舂其盛。况其下之人,其谁敢不战兢以事百神?"

  《春秋繁露》曰:大雩者何?旱祭也。难者曰:"大旱乃雩祭而请雨,大水鸣鼓而攻社,天地之所为,阴阳之所起也,或请焉,或怒焉,何也?"曰:"大旱者,阳灭阴也。阳灭阴者,尊压卑也。固其义也,虽大甚,拜请之而已,无敢有加也。大水者,阴灭阳也。阴灭阳者,卑胜尊也。故鸣鼓攻之,朱丝而胁之。"

  又曰:古者岁四祭,因四时所生熟而祭先祖父母也。春曰祠;祠者,以正月始食韭也。夏曰禴;禴者,以四月煮面饼也。秋曰尝;尝者,以七月尝黍稷。冬曰烝;烝者,以十月进初稻也。

  《论语·季氏》曰:季氏旅於泰山。子谓冉有曰:"汝不能救与?"(旅,祭名也。诸侯祭山川在其邦内者。今陪臣祭泰山,非礼也。)对曰:"不能。"子曰:"呜呼!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?(孔子意云泰山之神知礼过林放之贤远。)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"子曰:"吾不与祭,如不祭。"

  《孝经》云:春秋祭祠,以时思之。郑玄注曰:四时变易,物有成熟,将欲食之,先荐先祖,念之若生,不忘亲也。

  《尔雅》曰:春祭曰祀,(祠之言食也。)夏祭曰礿,(新菜可也。)秋祭曰尝,(尝新穀也。)冬祭曰烝。(进品物也。)祭天曰燔柴,(既祭,积薪烧之。)祭地曰瘗埋,(既祭埋藏也。)祭山曰庪悬,(或庪或悬,置之于山川。《海经》曰,悬以告王是也。)祭川曰浮沉。(投祭水中,或沉或浮也。)祭星曰布,(布,散祭於地也。)祭风曰磔。(今俗当大道中磔狗云止风,此其象也。)是类是祃,师祭也;(师出征伐,类于上帝,祃于所征之地。)既伯既祷,马祭也。(伯,祭马祖也。将用马力,必先祭其先祖也。)禘,大祭也;(五年一祭也。)绎,又祭也。(祭之明日,寻绎复祭。)周曰绎,(《春秋经》曰:"壬午楢绎。")商曰肜,(《融音书》曰:"高宗肜日。")夏曰复胙。(未见义所出也。)

  《五经异义》曰:夏至,天子亲祀方泽,侍中骑都尉贾逵说:"鲁无圜丘方泽之祭者,周兼用六代礼乐;鲁下周,用四代,其祭天之礼亦宜损于周。故二至之日,不祭天地也。"

  又曰:今《易》京说,臣动养君,其义理也。必望利下,弗养道厥,妖国有被发于野祭者。

  又曰:古《尚书》说,非时祭天谓之类,言以事类告也。肆类于上帝,时舜告摄,非常祭。

  又曰:古《周礼》说,大宗伯凡礼大神、享大鬼、祭大祇,率执事而卜日。大鬼谓先王也。

  《史记》曰:亳人缪忌奏祠太一方,曰:"天神贵者太一,太一佐曰五帝。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,曰一太牢具,七日,为坛开八通之鬼道。"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,常奉祀如忌方。其后,人上书言:"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:天一、地一、太一。"天子许之,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,如其方。后人复有上书,言:"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,祠黄帝用一枭破镜;(孟康曰:枭,鸟名也,食母。破镜,兽名,食父。黄帝欲绝其类,使百物祠皆用之。破镜如貙而虎眼。如淳曰:汉使东郡送枭,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。以其恶鸟,故食之。)冥羊用羊祠;(服虔曰:神名也。)马行用一青牡马;太一、泽山山君地长,用牛;武夷君用乾鱼;阴阳使者以一牛。"(孟康曰:阴阳之神也。)令祠官领之而祠於忌太一坛旁。

  《汉书》曰:高祖沛公祠黄帝、祭蚩尤于沛庭,而衅鼓旗帜皆赤。

  又曰:高祖微时,闻魏公子贤。及即位,每过大梁,常祀公子。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,还,为公子置守家,岁四时奉祀公子矣。

  又曰:张子房从高帝过济北,果得穀城山下黄石,取而葆祠之。及留侯死,并葬黄石家,伏腊祠黄石留侯。

  又《郊祠志》曰:文帝下诏曰:"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,无害於民,岁以有年。朕亲郊祀上帝诸神,礼官议无讳以朕旁。"有司礼官曰:"古者天子,夏祠上帝于郊,故曰郊。"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,以孟夏四日答礼焉。

  又曰:宣帝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,先驱旄头剑挺,堕坠,首插泥中,刃向乘舆,车马惊。公孙贺筮之,有兵谋,不吉,卜还,使有司侍祠。是时,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。宣子章为公车丞,亡在渭城界。中夜入庙,居郎间,执戟立庙门,待上至,欲为逆,发觉,伏诛。故事帝夜入庙,其后待明而入,自此始也。

  又曰:孔光父霸为关内侯食邑。霸上书求奉孔子祭祀,元帝下诏曰:"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霸以所食邑户八百祀孔子焉。"故霸遣长子福数于鲁,奉夫子祠。

  又曰:初,朱邑且死,属其子曰:"我故为桐乡啬夫,其吏民爱我,必葬桐乡。后世子孙奉尚我,不如桐乡民。"及死,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,民果共立祠。岁时祀祭,至今不绝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二十六 ◎礼仪部五

 

  ○祭礼下

  《汉书·郊祀志》曰:《洪范》八政,三曰祀。祀者,所以昭孝事祖,通神明也。旁及四夷,莫不修之。下至禽兽,豺獭有祭。(应劭曰:今孟春獭祭鱼,季秋豺祭兽。)是以圣王为之典礼焉。秦襄公攻戎救周,列为诸侯而居西,自以为主少昊之神,作西畤,祠白帝,其牲用駠驹、黄牛、羝羊各一云。其后十四年,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,卜居之而告。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,其口止于鄜畤。(李奇曰:鄜音孚。)文公问於史淳,淳曰:"此上帝之征,君其祠之。"于是作鄜畤,用三牲,郊祭白帝焉。自未作鄜畤,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,(李奇曰:于旁田有吴阳地。)雍东有好畤,皆废无祀。或曰:自古以雍州积高,神明之隩,故立畤郊上帝,诸神祠皆聚云。盖黄帝时常用事,虽殷周亦郊焉。其语不经见,搢绅者弗道。

  又《郊祀》曰:始皇东游海上,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,求仙人羡门之属。八神将自古而有之。或曰太公以来作之。齐所以为齐,以天齐也,(苏林曰:当天中央齐。)其祀绝,莫知起时。

  又《郊祀志》曰:文帝始幸雍郊,见五畤,祠衣皆上赤。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,言长安东北有神气,成五采,若人冠冕焉。或曰:东北,神明之舍;西方,神明之墓也。(张晏曰:神明,日也。日出东壮。舍谓阳谷,日没于西也,故曰墓。)天瑞下,宜立祠上帝,以合符应。于是作渭阳五帝庙,同宇,(韦昭曰:宇谓上同下异,礼所谓复庙同屋也。)帝一殿,面五门,各如其帝色。祠所用及仪,亦如雍五畤。明年,夏,四月,文帝亲拜霸渭之会,以郊见渭阳五帝。五帝庙临渭,其北穿蒲地沟水。爟火举而祠,若光辉然属天焉。于是贵平,至上大夫,赐累千金,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,谋议巡狩封禅事。文帝出长门,若见五人于道北,遂因其直,立五帝坛,(孟康曰:直,植也。直其立处以位坛。)祠以五牢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建武三年,上幸舂陵祠园庙,大置酒,与舂陵父老故人为乐。

  又曰:桓谭字君山,沛人。章帝元和中,行巡狩至沛,令使者祠谭冢,乡里以为荣。

  又曰:李通上大司空印绶,以特进奉朝请。及有司奏请封诸皇子,帝感通首创大谋,即日封通少子雄为邵陵侯。每幸南阳,常遣使者以牢祀通父冢。

  又曰:显宗拜马严持兵长史,将北军五校士、羽林兵三千人,屯西河美稷,卫护南单于,听置司马、从事。牧守谒敬,同之将军。敕严过武库,祭蚩尤,帝亲御阿阁,观其士众,时人荣之。

  又曰:永平中,诏京兆右扶风,以中牢祠萧何。霍光出郡钱穀给萧何子孙,在三百里内悉令侍祠。

  又曰:桓帝初,立黄老祠北宫,濯龙中,以文罽为坛,饰淳金釦器,采色眩曜,祠用三牲,太官设珍馔,作倡乐以求福祥。

  《汉皇德传》云:章帝诏使者,奉太牢,致祠唐尧於成阳云台。

  袁山松《后汉书》曰:韩卓字子助,陈留人。腊日,奴窃食祭其母,卓义其心,即日免之。

  《汉旧仪》曰:宗庙八月饮酎,用九大牢。元年祭天,二年祭地,三年祭五帝于五畤。三岁一辩,皇帝自行他祠,不出。祭天,紫坛幄帷,高帝配天,居室下,西向,绀幄席。

  又曰:宗庙三年一大祫祭之,子孙诸帝以昭穆坐于高庙。神皆合食,设左右坐。高祖南面,绣幄帐,堂上,西北隅,曲。几黄金釦器,每太牢中分之。右辩上帝,左辩上后,俎馀委肉积于前殿,千斤,名曰堆俎。子为昭,孙为穆,昭西曲屏风,穆东面,皆曲几如高祖馔陈其右,各配其左,坐如祖妣之座法。

  又曰:原庙一岁十二祠,有闰加,皆用太牢。

  又曰:惟八月饮酎,车驾夕牲,牛以绣衣之。皇帝暮视牲,以鉴燧取水于月,以阳燧取火於日,为明水火。左袒以水沃牛右肩,手执鸾刀,以切牛毛血荐之,而即更衣。

  又曰:五仪元年,儒术奏施行,董仲舒请雨事,始令丞相以下求雨。雪曝城南,舞童女祷天神五帝。五年,始令诸官止雨。朱绳萦社,击鼓攻之。

  又曰:祭五岳,祠用三正色牲。十月涸冻,二月解冻,皆祭祀,乘传车,称使者。祭四渎,用三正色牲,沉澥裥马。祭人先於陇西西县,人先山皆有土人,山下有畤埒,如种菜畦。畤中各有一封。祭参辰星辰于池阳谷,口,夹道左右为坛营,覆地各周三十六里。

  又云:祭西王母于石室,皆在所二千石、令长奉祠。汉五年,修复周室旧祀,祀后稷于东南。常以八月祭一太牢,舞者七十二人,冠者五六三十人,童子六七四十二人,为民祈农报功。

  又曰:凡圣王之法,追祭天地,日月星辰,山川万神,皆古之人。能纪天地五行气,奉其功以成人者也。故其祭祀皆以人事之礼,食之所食也,非祭食天与土地金木水火石也。又祭三皇五帝、九皇六十四民,皆古帝王凡八十一姓。

  《汉末英雄记》曰:公孙瓒,字伯珪,举上计吏。郡太守刘其以事犯法,槛车征。伯珪褠衣平帻,御车到洛阳。其当徙日南,伯珪具豚酒于北芒上祭,辞先人,举觞祝曰:"昔为人子,今为人臣,当诣日南。日南多瘴气,恐或不还,与先人辞於此。"再拜,慷慨而起。其时州里人在京师者,送行见之,及观者莫不歔欷。

  《魏志》曰:管宁恒着布襦袴、布裙,随时单复,出入闺庭,能自柱杖,不须扶侍。四时祠祭,辄自力强,改加衣服,着絮巾,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,亲荐馔馈,跪拜成礼。宁少丧母,不识形象,常特加觞,泫然流涕。

  又曰:濊南国常用十月祭,氏民昼夜饮酒歌舞,名之为舞天。又祭虎以为神。

  《吴志》曰:赤乌年,有南乌衔鹊堕东馆,丞相朱据燎鹊以祭。

  干宝《晋纪》曰:帝配飨魏太祖庙。有奏诸功臣从飨者,更以官为次,在荀郭之上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胡处少弧,言及父母,则若孺子之号。敦煌氾潜家善酿酒,每节常送一壶,以给祭事也。

  沈约《宋书》曰:羊玄保自少至老,谨于祭奠,四时珍新,未得祠者,口不妄尝。

  《齐书》曰:张冲,永明八年为假节监青冀二州,行刺史事。冲父初卒,遗命曰:"祭我必以乡土所产,无用牲物。"冲在镇西时,还吴国取果菜。每至蒸尝,辄流涕荐焉。

  《家语》曰:鲁公索氏将祭而亡其下牲。孔子闻之曰:"公索氏不及二年必亡矣。"后一年而亡。

  《孔丛子》曰:元和二年春,帝东巡狩,还过鲁,幸阙里,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子,作六代之乐,大会孔氏男子二十已上者六十三人,命儒者讲论。

  《尸子》曰:先王之祠,礼也。天子祭四极,诸侯祭山川,大夫祭五祀,士祭其亲也。

  《白虎通》曰:王者祭宗庙,亲自取禽者,尊重先祖,必欲自射加功力。

  又曰:《王制》曰:春荐韭,夏荐麦,秋荐黍,冬荐稻。韭以卵,麦以鱼,黍以豚,稻以雁。春曰祠者,物微,故祠名之;夏曰礿者,麦熟进之;秋曰尝者,新谷熟;冬曰蒸,蒸者为众,冬之时,物成者众。

  《益都耆旧传》曰:蜀郡张宽,字叔文,汉武帝时为侍中。从祀甘泉,至渭桥,有女子浴于渭水,乳长七尺。上怪其异,遣问之。女曰:"帝后第七车知我所来。"时宽在第七车,对曰:"天星主祭祀者,斋戒不严,则女人星见。"

  《汝南先贤传》曰:薛苞归先人冢侧坊中,种稻以祭祀,芋以充饥。耽诗悦礼,玄虚无为,举孝廉贤良方正,皆不就。

  王歆之《神境记》曰:九疑山既出林,过溪望见舜庙,在郡山之下。而插构水际,杳若灵居矣。余亲负劲策,致祠灵堂,乃躬就斋洁奉奠。其宵,水月如镜焉。涧微响,乃闻庙里若有弦歌者,声调如近,察复缅邈。此其五弦之音,南风之响乎?

  解道虎《齐记》曰:临淄城南十五里,天齐渊五泉并出,有异于常,故庙屋以同。瓦有天齐字,在齐八祠,祠天于此,故名云。

  《越绝书》曰:越王既得平吴,春祭三江,秋祭五湖。因以其时为之立祠,垂之来世,传之万载。邻邦乐德,皆来取之。

  《吴越春秋》曰:夫差帅诸群臣出国东,祠子胥江水滨,诸臣并在。夫差乃言曰:"寡人蒙先王之遗恩,为千乘之王,昔不听相国之言,乃用谗佞之辞,至令相国远没江海。自亡已来,濛濛惑惑,如雾蔽日,莫谁与言!"泣下沾衿,哀不自胜。左右群僚,莫不悲伤。

  《十二洲记》曰:昔禹治洪水,既毕,乃乘桥车到锺山,祠上帝于北河,归大功于九河也。

  《襄阳记》曰:诸葛亮初亡,所在各求为立庙。朝议以不合,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也。

  挚虞《杂祀议》曰:故事,祀皋陶于廷尉寺,祭先圣于大学也。

  桓子《新论》曰:昔楚灵王骄逸轻下,简贤务鬼,信巫祝之道,斋戒洁鲜以祀上帝,礼群神,躬执羽绂,起舞坛前。吴人来攻,其国人告急,而灵王鼓舞自若,顾应之曰:"寡人方祭上帝,乐明神,当蒙福佑焉。不敢赴救。"而吴兵遂至,俘获其太子及后姬以下。甚可伤。

  《论衡》曰:鲁文公逆祀,去者三人;定公顺祀,叛者五人。贯于俗者,谓则礼为非;晓礼者寡,则知是者稀。

  又曰:凡祭祀之义有二:一曰报功,二曰循先。报功以勉力,循先以崇恩也。

  黄帝问玄女兵法曰:六甲将及夫人姓名服色。曰:其将皆着赤帻小冠带,白绶绞,夫人足皆各像其禽兽足。凡欲治致神,当于帛上书诸神名,如法祭荫。齐事六,曰见形六,十日一祭,合诸神祭之。祭法:脯长一九,广三寸,白茅为籍,编以青丝。籍长二尺四寸,广六寸,饼枣栗并脯置籍上。柸皆黑,中以丹沙九两,盛米囊九枚,置北斗座上,中为九星。六甲坐外,四面十二座,座前一柸。受道者坛东北祭,南向再拜祝。

  《军令》曰:金鼓幢麾隆衡皆以立秋日祠。先时,一曰主者请祠。其主者奉祠,若出征有所克获,还亦祠。向敌祠,血于锺鼓。秋祠及有所克获,还但祠,不血锺鼓。祝文某官使主者,某敢告隆衡金鼓幢麾。夫军,武之器者,所以正不义,为民除害也。谨以立秋之日,洁牲黍稷旨酒而敬荐之。

  又曰:常以己丑日祠牛、马,先祝文曰:某月己丑,某甲敢告马牛先。马者,兵之道。牛者,军农之用。谨洁牲黍稷旨酒,敬而荐之。

  又曰:军行济河,主者常先白沉璧文曰:某王使者某甲敢告于河,贱臣某甲作乱,天子使某帅众济河,征讨丑类,故以璧沉,惟尔有神裁之。

  曹植《求祭先王表》:臣虽比拜表,自计违远已来,已逾旬日垂竟,夏节方到,臣悲感有心。念先王公以夏至日终,是以家俗不以夏日祭。至于先王,自可以令辰告祠。臣虽卑鄙,实禀体于先王。自臣虽贫窭,蒙陛下厚赐,足供太牢之具。臣欲祭先王于北河之上,羊猪牛臣自能办。否者,臣县自有。先王喜鳆,臣前以表,得徐州臧霸上鳆百枚,足自供事,请水瓜五枚。计先王崩来,未能半岁。臣实欲告敬,且欲复尽哀。博士鹿优、韩盖等以为,礼公子不得祢先君,公子之子不得祖诸侯,谓不得立其庙而祭之也。《礼》又曰:庶子不得祭宗。诏曰:"得月二十八日表,知侯推情,欲祭先王于河上。览省,上下,悲伤感切,将欲遣礼,以纾侯恭敬之意。会博士鹿优等奏礼如此,故写以下。'开国承家,顾迫礼制,惟侯存心,与吾同之。'"

  殷允《祭徐孺子文》曰:惟太元六年,龙集荒洛。冬十月哉生魄,试守豫章太守殷君,谨遣左右某甲奉清酎芗合一簋单羞,再拜奠故聘士豫章徐先生。

  周祇《祭梁鸿文》曰:晋隆和四年十一月,陈郡周颖文以蕴藻行潦祠梁先生。

  殷阐《祭王东亭文》曰:公以少牢之奠,敬荐东亭王侯之灵,盖闻朗鉴不尘,精金能照。

  伯玉《祭孙叔敖文》曰:谨以丰羞祭楚令尹孙君之灵,眇眇千载,悠悠舒荆。理无不通,事隔者形。尚想清尘,承风效诚。

  谢惠连《祭古冢文》曰:东府掘城北堑入一丈馀,得古冢。上无封域,不用砖瓦,以木为椁。中有二棺,正方两头,无和明器之属。材瓦铜漆,有数十种。刻木为人,长三尺可,有二十馀载,开见悉识。是人形,以物枨拨之,应手灰灭。棺上有五铢钱百馀枚,水中有甘蔗节及梅李核,皆浮出而不甚烂坏。铭志不存,世代不可得而知之。公命城者改埋于东岗,祭以豚酒。既不知其名字近远,故假为之号曰冥寞君云尔。

  杨泉请辞曰:古不墓祭,葬于中原而庙在大门里,不敢外其亲。平明出葬,日中反虞,不敢一日使神无依也。周衰礼废,立寝于庙墓。汉因而不改,以先帝衣冠四时上盥水,进果实而禘祫,祭祀皆于宗庙。及其末,因寝之,在墓咸往祭焉。盖由京师、三辅酋豪,大姓力强、财富,妇女赡侈,车两相追,宿止墓下,连日厌饫,遂以成俗,迄乎今日。夫死者骨肉归乎土,神而有灵,岂其守夫败壤而系乎草莽哉!

  《唐书》曰:王义方初为太子校书,魏征、张亮皆厚礼之。亮诛,坐与交游,贬授儋州吉安丞。行至南海,舟人将以酒脯致祭,义方曰:"黍稷非馨,义在明德。"乃酌水而祭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二十七 ◎礼仪部六

 

  ○郊丘

  《尚书·召诰》曰:翼日乙卯,周公朝至于洛,则达观于新邑营,越三日丁巳,用牲于郊,牛二。

  《周书·作雒》曰:乃设兆于南郊,祀以上帝,配以后稷。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。

  《毛诗·清庙·昊天有成命》曰:《昊天有成命》,郊祀天地也。昊天有成命,二后受之。成王不敢康,夙夜基命宥密。(昊天,天大号也。有成命者,言周自后稷之生而已有王命也。文王、武王受其业,施行道德,成此王功。)

  《周礼·春官上·大宗伯》曰:以禋祀祀昊天上帝,(禋之言烟,烟者,周人尚臭,烟气之臭闻也。昊天上帝,冬至于圜丘所祀天皇太帝也。)以实柴祀日月星辰,(星,五纬也。辰,日月所会十二次。)以槱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风师、雨师。(槱,积也。司中,文昌宫中星也。风师,箕星也。雨师,毕星也。郑云:司中、司命,文昌第四第五星也。)

  又《春官上·大宗伯》曰:苍璧礼天,(礼天以冬至,谓天皇大帝在北极者。礼神必以其类,璧圆像天。)黄琮礼地。(礼地以夏至,谓神在昆仑,方像地也。)

  又《春官上·典瑞》曰:四澥裥邸,以祀天、旅上帝;(郑众云:於中央为璧,珪著其四面,一玉俱成,故曰四澥裥邸,珪末四出。或说四澥裥邸,有四角也。上帝,玄天也。郑玄云:祀天,夏正郊天也。上帝,五帝所郊,亦犹五帝殊言天者尊异之也。)两澥裥邸,以祀地、旅四望。(两珪者,像地数二也。谓所祀於北郊神州之神。)

  又《春官下·大司乐》曰:大司乐乃奏黄锺,歌大吕,舞《云门》,以祀天神。(天神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。王者各以夏正月祀其受命之帝於南郊,尊之也。)奏太簇,歌应锺,舞《咸池》,以祭地祇。(地祇祭於北郊,谓神州之神及社稷也。)雷鼓雷鼗,孤竹之管,云和之琴瑟,《云门》之舞。冬至日,於地上之圜丘奏之,若乐六变,则天神皆降,可得礼矣。(此禘大祭也。天神主北神。)灵鼓灵鼗,孤竹之管,乐空桑之琴瑟,《咸池》之舞。夏至日,於泽中之方丘奏之,若乐八变,而地祇皆出,可得而礼矣。(地祇主昆仑。)

  《礼记·礼运》曰:孔子曰:"鲁之郊禘,非礼也,周公其衰矣。杞之郊也,禹也;宋之郊也,契也;是天子之事守也。(先祖法度,子孙所当守。)故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社稷,祝嘏莫敢易其常古,是谓大假。"(嘏亦大也。不敢改其常古之法度,是谓大也。)

  又《礼运》曰:祭帝于郊,所以定天位也;礼社于国,所以列地利也。

  又《郊特牲》曰:郊之祭也,迎长日之至,大报天而主日也。兆於南郊,就阳位也。扫地而祭,於其质也;器用陶匏,以象天地之性也。於郊,故谓之郊。牲用骍,尚赤也;用犊,贵诚也。(尚赤者,周也。)郊之用辛也,周之始郊,日以至。(言日以周郊天之月,而日至阳气新用事,顺之而用辛日。三王之郊,一用夏正。鲁以无冬至祭天圆丘之事是以建子月郊天,示先有事也。用辛日者,凡为人君,当斋戒自新耳。)卜郊,受命于祖庙,作龟于祢宫,尊祖亲考之义也。郊所以明天道也。万物本乎天,人本乎祖,此所以配上帝也。郊之祭也,大报本反始也。

  又《明堂位》曰:成王封周公于鲁,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。是以,鲁君孟春乘大辂,载弧韣,旗十有二旒,日月之章,祀帝于郊,配以后稷,天子之礼也。

  又《大传》曰:礼,不王不禘。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,以其祖配之。(凡大祭曰禘。自,由也,祭其先祖所由生,谓郊祭天。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,苍则灵威仰,赤则赤熛怒,黄则含枢纽,白则白招拒,黑则三十光纪,皆正岁之正郊祭之。盖特尊焉。《孝经》曰:郊祀后稷以配天,配灵威仰也。宗祀文王于明堂,以配上帝,汎配五帝也。)

  又《祭法》曰: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,祖颛顼而宗尧;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,祖颛顼而宗禹;殷人禘喾而郊冥,祖契而宗汤;周人亦禘喾而郊契,祖文王而宗武王。(禘郊祖宗,谓祭祀以配食也。此禘谓祭昊天于圆丘。)

  又《祭义》曰:郊之祭,大报天而主日,配以月。夏后氏祭其闇,殷人祭其阳。周人祭日,以朝及闇。祭日於坛,祭月於坎,以别幽明,以制上下。祭日於东,祭月於西,以别内外,以端其位。日出於东,月生於西,阴阳长短,终始相巡,以致天下之和。天下之礼,致反始也,致鬼神也,致和用也,致义也,致让也。

  《礼含文嘉》曰:五祀:南郊,北郊,西郊,东郊,中郊,兆正谋。(东郊去都城八里,南郊九里,北郊六里,中郊西南去城五里。兆者,作封畔兆域也。谋者方欲迎气,斋戒自端正,谋虑其事也。)五者,天子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卿大夫、士所以承天也。

  《礼记外传》曰:王者冬至之日,祭昊天上帝於圆丘。(冬至一阳生,非人力所为谓之丘,自然高大也。天体圆。)诸侯不祭天。(鲁无圆丘之祭,及二王之后,和祭其感生帝于南郊。)王肃云:"天雄一帝。"郑玄以天有六帝,(据《周礼》祀昊天,又旅五帝,是六。)星辰之位列于坛下,(正祭之时,天尸在坛上也。扫地而祭,以下为贵。)燔牲玉于坛上。又曰:夏至日祭皇地祇于方泽,配以后土;(地,礼方也。谓祭昆仑山之神也。地之正祭,岁有二,此一祭也。)立冬之日,祭神州地祇于北郊,配以后稷。(此周制也。神州即王者所居,在昆仑东南五千里,封域之内,土地之神州。此即吉土,可以享帝于郊也。)

  《左传·襄上》曰:三卜郊不从,乃免牲。孟献子曰:"吾乃今而后知有卜、筮。夫郊祀后稷,以祈农事也。(郊祀后稷以配天。后稷,周始祖,能播植。)是故启蛰而郊,郊而后耕。今既耕而后卜郊,宜其不从也。"

  《穀梁传·宣公》曰:郊牛之口伤。之口,缓辞也,(鼷鼠齧郊牛角,不言之,危辞也。角者,兵之象,故给养不谨敬,鬼神不享,故缓也。)伤自牛作也。改卜牛,死,乃不郊。

  《春秋繁露》曰:王者岁一祭天于郊。天者,百神之君,王者所最尊也。

  又曰:春秋之义,国有大丧者,止宗庙之祭,而不止郊祭。不止郊祭者,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之礼也。

  《孝经》曰:昔者,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,宗祀文王于明堂,以配上帝也。

  《五经异义》曰:《春秋公羊》说礼郊及日,皆不卜,常以正月上丁也。鲁与天子并事变礼,今成王命鲁使卜,从乃郊,不从即己下天子也。鲁以上辛郊,不敢与天子同也。

  又曰:今《尚书》夏侯欧阳说,类,祭天名也。以事类祭之奈何?天位在南方,就南郊祭之是也。

  《五经通义》曰:王者所以祭天地何?王者父事天,母事地,故以子道事之也。祭日以丁与辛何?丁者,反覆自丁宁;辛者,当自克辛也。

  《尔雅》曰:祭天曰燔柴,祭地曰瘗埋。

  《广雅》曰:圆丘、太坛,祭天也;方泽、太折,祭地也。

  《汉书》曰:高祖入关,问故秦畤上帝祀何帝?对曰:"四帝,有白黄青赤之祀。"高祖曰:"吾闻天有五帝,而四何也?"莫知其说。于是高祖曰:"吾知之矣。待我而具五也。"乃立黑帝之祠,名曰黑畤。

  又《郊祀志》曰:遂郊雍,至陇西,登崆峒,幸甘泉,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。祠坛放亳,忌太一坛。坛三垓,五帝坛环居其下,各如其方。黄帝西南,除八通鬼道。太一所用,如雍五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,杀一狸牛,以为俎豆牢具。

  又《郊祀志》曰:三年一郊。秦以十月为岁首,故常以十月上宿郊。见通权火,(张晏曰:权火,烽火也,状若井桔槔矣。其法类秤,故谓之权。欲令光明远照,通于祀所也。汉祀五畤于雍,五里一烽火。如淳曰:权,举也。)拜於咸阳之旁,而衣上白,其用如经祠云。(服虔曰:经,常。)

  又《郊祀志》曰:武帝立后土祠于汾阴,立太一祠于甘泉。祭日以牛,祝宰衣赤;祭月以羊,祝宰衣白。宣帝于圣成山祠日,于芥山祭月。

  又《郊祀志》曰:成帝初即位,丞相衡、御史大夫谭奏言,祭天于南郊,就阳之义也;瘗地于北郊,即阴之象也,因其所都而各飨焉。昔者,周公文武郊于酆镐,成王郊于洛邑。由此观之,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。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,宜可徙置长安。

  《续汉书·祭祀志》曰:建武元年,光武帝即位于鄗,为坛,营于鄗之阳。祭告天地,采用元始中郊祭事。二年正月初,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,依鄗采元始中故事,为园坛八陛,中又为皇坛,天地位其上,皆南向。

  又《祭祀志》曰:北郊在洛阳城北四里,为方坛四阶。二年初,别祠地祇,位南面西上。高皇后配西面北上,皆在坛上。地理群神从食,皆在坛下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上都洛阳,制兆于城南七里,北郊四里。行夏之时,时以平旦,服色、牺牲尚黑,明火德之运。常服徽炽,尚赤,四时随色,季夏黄色。议者曰:"昔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,宗祀文王以配上帝。图谶著伊尧赤帝之子,俱与后稷并受命而为王。汉刘祖尧,令宜郊祀帝尧以配天,宗祀高祖以配上帝。"有司奏议曰:"追迹先代,无郊其五运之祖者。故禹不郊白帝,周不郊帝喾。汉虽唐之苗,尧以历数命舜,高祖自感赤龙火德,承运而起,当以高祖配尧之后,还复于汉,宜修奉济阳、城阳县尧冢,云台致敬祭祀,礼亦宜之。

  又曰:光武中,元年起明堂、辟雍、灵台及北郊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丹阳方储,聪明善天文,为洛阳令。章帝欲出南郊,储上言,当有疾雨暴风,乘舆不可以出。上疑其妄,储饮鸩而死。果有大风暴雨,洛中昼暝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光武尝问郑兴郊祀事,曰:"吾欲以谶断之,何如?"兴对曰:"臣不为谶。"帝怒曰:"卿之不为谶,非之邪?"兴惶恐曰:"臣于书有所未学,而无所非也。"帝意乃解。

  《汉旧仪》曰:汉制,天地以下,群臣所祭,凡千五百四十,新益为万五千四十。汉法:三岁一祭天于云阳宫甘泉坛;以冬至日祭天,天神下。三岁一祭地于河东汾阴后土宫;以夏至日祭地,地神出。五帝祭于雍五畤。

  又曰:祭天用六彩绮席六重,长一丈,中一幅,四周缘之玉饰器。凡器七千三百,物具备,养牛五岁,至三千斤。

  又曰:皇帝祭天,居云阳宫,斋百日,上甘泉通天台,高三十丈,以候天神之下。见如流火舞,女童三百,皆年八岁。天神下坛所,举烽火,皇帝就竹宫中,不至坛所。甘泉台去长安三百里,望见长安城。黄帝以来,所祭天之圆丘也。

  又曰:祭地,河东汾阴后土宫。宫曲入河,古之祭地,泽中方丘也。礼仪如祭天,名曰汾葵,一曰葵丘也。

  《宋书·礼志》曰:魏文帝黄初二年正月,郊祀天地明堂。是时,魏都洛京,而神祇兆域明堂灵台皆因汉旧事。四年,帝将东巡,以大军当出,使太常以一特牛告祠南郊,自后以为常。

  又《礼志》曰:太和元年正月,郊祀武帝以配天,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。是时,二汉郊禋之制具存,魏所损益可知也。

  又《礼志》曰:魏景初元年,始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圆丘,诏曰:"昔汉氏之初,承秦灭学之后,采摭残缺以备郊祀。自甘泉后土雍宫五畤神祇兆位,多不轻见,并以兴废无常,一彼一此,四百馀年,废无禘礼。古代之所更立者,遂有阙焉。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,今祀圆丘,以始祖帝舜配地,以舜妃伊氏配天。郊所祭曰:"皇天之神,以太祖武皇帝配地。"郊所祭曰:"皇地之祇,以武宣皇后配宗,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明堂,以配上帝。"

  《江表传》曰:群臣以孙权未郊祀,奏议曰:"顷者,嘉瑞屡臻,远国慕义,宜备郊祀,以承天意。"权曰:"郊祀当于中土,今非其所,于何施此?"重奏曰:"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王者以天下为家,周文武郊酆鄗,非必中土。"权曰:"武王伐纣,即非鄗京,而郊其所也;文王未为天子,立郊于酆,见何经典?"复奏曰:"伏见《汉书·郊祀志》,匡衡奏徙甘泉河东,郊于长安,言文王郊于酆。"权曰:"文王德性谦让,处诸侯之位,明未郊也。经传无明文,匡衡俗儒臆说,非典籍正义,不可用。"

  《志林》曰:吴主纠驳郊祀之奏,追贬匡衡,谓之俗儒。凡在见者,莫不慨然以为妙尽物理,达于事宜。至于稽之典籍,乃更不通。毛氏之说云,尧见天,因以邰而生后稷,故国之于邰,命使事天,故《诗》曰:后稷肇祀,庶无罪悔,以迄于今。言自后稷以来,皆得祭天,犹鲁人郊祀也。是以《棫朴》之作,有积燎之薪。文王郊酆,经有文,匡衡岂俗而枉之哉!文王虽未为天子,然三分天下有二,伐崇,龛黎,祖伊奔告。天既弃殷,乃眷西顾,太伯三让,以有天下。文王为王,于义何疑?然则匡衡之奏,有所未尽。案世宗立甘泉、汾阳之祠,皆出方士之言,非据经典者也。方士以甘泉、汾阳黄帝祭天地之处,故孝武因之,遂立二畤。汉治长安,而甘泉在北,谓就乾位,而衡云"武帝居甘泉,祭于宫南",此既误矣。祭地汾阳,在水之间,呼为泽中,而衡云"东之少阳",失其本意矣。

  《晋起居注》曰:武帝太始元年十二月,太常诸葛绪上言,知士祭酒刘喜等议帝王各尊其祖所自出。大晋礼:天郊,当以宣皇帝配;地郊,宣皇后配;明堂,以景皇帝、文皇帝配。博士孔晁议礼,王者郊天,以其祖配周公;以后稷配天于南郊;以文王配五精上帝于明堂。经典无配地文,魏以先妃配,不合礼制。周配祭不及武王,礼制有断。今晋郊天,宜以宣皇帝配;明堂,宜以文皇帝配。有司奏:大晋初建,庶事未定,且如魏诏,郊祀大事,速议为定。

  《晋书·礼志》曰:晋太始二年,诏群臣议五帝即天也。王气时异,故殊其号,虽名有五,其实一神。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,五郊改五精之号,皆同称昊天上帝,各设一坐而已。

  又《礼志》曰:康帝建元元年正月,将北郊,有疑议。太常顾和表:北郊之月,古无明文。汉光武正月辛未,始建北郊,则与南郊同月。咸和中,北郊,同共正月。《周礼》三王之郊,一用夏正。于是从和议。是月辛未,南郊;辛巳,北郊。帝皆亲奉。

  《宋书·礼志》曰:晋孝武诏曰:"郊祀,国之大事,而稽古之制阙然,便可详议。"祠部郎徐邈议圆丘郊祀,经典无二。宣皇帝尝辨斯义而检以圣典,爰及中兴,备加研极,以是南北二郊,诚非异学所可轻改也,谓仍旧为安。

  《晋起居注》曰:明帝太宁三年,上亲祠。七月,又诏:"自中兴以来,虽南郊,未尝北郊。五岳四渎,名山大川,应望袟者,废而未举。居其官者,举其职,司其事,勿令一代之典阙而不备,主者详依旧处。"

  又曰:安帝元兴三年十二月,明年应郊,乘舆未反,博访内外。左丞王纳之议曰:"议者谓应郊,故承制。中事纳之,谓大飨、大祀、大乐,皆是承制,不可得命三公行者。郊天极尊,惟一而已,故非天子不祀也。又案:武皇受禅,用二月郊。元年中兴,亦以二月。今郊时未过日,望銮驾无为欲速而据皇舆。旋反,更不得亲奉,不如缓而尽美。"于是异同难明,遂从纳之议。

  《宋书·礼志》曰:晋太始二年十一月,有司又议:古者丘郊不异,宜并圆丘、方泽于南北郊,更修治坛,兆其二至之祀,合于二郊。帝又从之,一如宣帝所用王肃议也。是月庚寅,冬至,帝亲祀圆丘于南郊。自是后圆丘、方泽不别立。

  又曰:孙权始都武昌及建业,不立郊兆至未年。太元元年十一月祭南郊,其地今秣陵县南十馀里郊中是也。晋氏南迁,立南郊于巳地,非礼所谓阳位之义也。宋武大明三年,尚书右丞徐爰议:"郊祀之位,远古蔑闻。《礼记》燔柴于太一,祭天也;兆于南郊,就阳位也。汉初,甘泉河东禋埋易位,终亦徙于长安南北。光武绍作,定二郊洛阳南北。晋氏过江,悉在北。及郊兆之议,纷然不一。又南出道狭,未议开阐,遂于东南已地创立丘坛。皇宋受命,因而弗改,且居民之中,非邑外之谓。今圣图重造,旧章毕新,南驿开涂,阳路修远,谓宜郊正午以定天位。"博士司马兴之、傅郁,太常丞陆澄,并同爰议。乃移郊兆于秣陵牛头山西,正在宫之午地也。

  傅玄《正都赋》曰:建乎禋祀,祈福上帝。天子乃反古,服袭大裘,綖纽五彩,平冕垂旒,质文斌斌,帝容孔修,列大驾于郊畛。外八通之灵坛,执镇珪而进苍璧,思致美乎上乾。尔乃太簇为征,圆锺为宫,吹孤竹而拊云和,修轩辕之遗风。类于圆丘,六变既终,则天神斯降,可得而礼矣。

  司马相如《封禅书》曰:濯濯之麟,游彼灵畤。孟冬十月,君徂郊祀。驰我君车,帝以享祉。

  郭璞上疏曰:臣岁首达裥所占,得《解》之《既济》。案《解卦》繇云:"君子以赦过宥罪。"《既济》云:"思患而预防之。"郊祀者,以通天人之诚感,因农祥而祈事,上乃致敬于皇灵,下以播惠于萌黎者也。臣愚以为于卦之义,既郊之后,宜发哀矜之诏,引在予之责,荡除瑕衅,赞阳布惠,使幽弊之民应养生以悦育,否滞之气随谷风而舒散。此亦寄时事以制用,藉开塞而曲成者也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五百二十八 ◎礼仪部七

 

  ○迎气

  《礼记·月令》曰:孟春立春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、诸侯大夫,以迎春于东郊;(蔡邕《章句》曰:迎春者,礼昊天句芒之神也。于东郊,就其位也。邑外为郊,去邑八里,内因木数也。《周礼》:建国之神位,兆五帝於四郊,以苍珪礼东方,以赤璋礼南方,以白琥礼西方,以玄璜礼北方,皆有牲币,各放其方之色。乐奏《太簇》,歌《青阳》冕,执干戚舞《云翘》《育命》,所以导牧时和也。)孟夏,迎夏于南郊;(《章句》曰:迎夏者,礼炎帝祝融神也。于南郊七里,因火数也。玉用赤璋,牲币各放其色。乐奏《中宫》,歌《朱明》,其他皆如孟春也。)孟秋,迎秋于西郊;(《章句》曰:迎秋者,礼少昊蓐收之神。于西郊九里,因金数也。玉用白琥,牲币各放其色。乐奏《夷则》,歌《自藏》,其他如孟夏之礼。)孟冬,迎冬于北郊。(《章句》曰:迎冬者,礼颛顼玄冥之神也。于北郊六里,水数。玉用玄璜,牲币各放其色。奏乐《应锺》,歌《玄英》,其祀皆为孟秋之礼。)

  《续汉书·礼仪志》曰:立春之日,百官皆衣青,迎气青郊;郡县皆青服帻,立青幡,施土牛耕人于门外,以示兆民。立夏之日,百官皆衣赤,迎气赤郊。立秋之日,百官皆衣白,迎气白郊。立冬之日,百官皆衣皂,迎气黑郊。

  又《祭祀志》曰:县邑常以立春之日,皆青幡青帻,迎春于郭外。令一童男帽青巾衣,先在郭外,迎春者至自野中,出迎者拜之而还。

  《皇览》:礼,天子迎四节日,天子迎春、夏、秋、冬之乐,又顺天道。是故距冬至日四十六日,则天子迎春于东堂,距邦八里,堂高八尺,堂阶八等,青税八乘,旂旐尚青,田车载矛,号曰助天生。倡之以角,舞之以羽,此迎春之乐也。自春分数四十六日,则天子迎夏于南堂,距邦七里,堂高七尺,堂阶七等,赤税七乘,旂旐尚赤,田车载弓,号曰助天养。倡之以徵,舞之鼓鼗,此迎夏之乐也。自夏至数四十六日,则天子迎秋于西堂,距邦九里,堂高九尺,堂阶九等,白税九乘,旂旐尚白,田车载戟,号曰助天收。倡之以商,舞之以干戚,此迎秋之乐也。自秋分数至四十六日,则天子迎冬于北堂,距邦六里,堂高六尺,堂阶六等,黑税六乘,旂旐尚黑,田车载甲,号曰助天诛。倡之以羽,舞之以籥,此迎冬之乐也。所以迎四时,乐养九志于西堂,冬养九胜于北堂,养后三月而止。天子行杀,必顺天道。

  《宋书·礼志》曰:汉明帝据《月令》有五郊迎气服色之礼,因采元始中故事,兆五郊于洛阳,祭其帝与神,车服各顺方色。魏晋依之。江左以来,未遑修建。

  ○禘祫

  《毛诗·清庙·雍》曰:《雍》,禘太祖也。(禘,大祭。)有来雍雍,至止肃肃。相维辟公,天子穆穆。

  又《商颂》曰:《长发》,大禘。(禘,郊祭天也。《礼记》曰: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,出其祖配之,是谓也。)濬哲维商,长发其祥。洪水茫茫,禹敷下土方,外大国是疆,幅陨既长。(笺云:长犹久也。陨,当作圆。圆谓周也。深知乎维商家之德也,久发见其祯祥矣。乃用洪水,禹敷下土正四方,定诸夏,广大其竟界之时,始有王天下之萌兆,历虞夏之世,故为久也。)

  《礼记·曾子问》曰:当七庙五庙无虚主。虚主,惟天子崩,诸侯薨与去其国,与祫祭于太祖,为无主耳。

  《礼记·大传》曰:礼,不王不禘。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,以其祖配之。(凡大祭曰禘。自,由也,大祭其先祖所由生,谓郊祭天也。王者之祖先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。昔用正月郊祭之,盖特尊焉。《孝经》曰:郊祀后稷以配天,宗祀文王于明堂,以配上帝。凡配五帝也。)

  《周礼·宗伯》职曰:以肆献祼享先王,以馈食享先王,以祠春享先王,以禴夏享先王,以尝秋享先王,以烝冬享先王。(宗庙之祭,有此六享。肆献祼馈食,在四时之上,则是祫也,禘也。)

  《礼稽命曜》曰:三年一祫,五年一禘,以衣服想见其容色。三日斋,思亲志意,相见所好,意喜,然后入庙。

  《左传·昭四》曰:十五年春,将禘于武公,戒百官。(杜预注曰:戒,斋也。)梓慎曰:"禘之日其有咎乎?吾见赤黑之祲,非祭祥也,丧氛也,(祲,妖气也。)在其莅事乎?"

  《公羊传·文上》曰:祫者,何也?合祭也。其合祭奈何?毁庙之主,陈乎太祖;未毁庙之主,皆升合食于太祖。

  《尔雅》曰:禘,大祭也。(郭璞注曰:五年大祭。)

  《白虎通》曰:祭宗庙,所以禘祫何?尊人君,贵功德,广孝道。位尊德盛,所及弥远。

  《五经异义》曰:今《春秋公羊》说,祠宗庙筮而不卜。《传》曰:禘祫不卜。

  又曰:谨案:叔孙通宗庙有月祭之礼,知古而然也。三岁一祫,此周礼也;五岁一禘,疑先王之礼也。

  又曰:古《春秋左氏》说,古者先王日祭于祖考,月荐于曾高,时享及二祧,岁祷于坛。禘及郊宗石室。

  《五经通义》曰:王者诸侯,所以三年一祫,五年一禘何?三年一闰,天道小备,故三年一祫。祫者,皆取未迁庙主合食太祖庙中。五岁再闰,天道大备,故五岁一禘。禘者,谛也,取已迁庙主合食太祖庙中。

  《礼记外传》曰:禘祫谓之殷祭,(殷,多盛也。)祫大而禘小。(祫,合也。合毁庙之主,出而陈列之,亲庙之主升入太庙,功臣又得配享,其礼大也。禘则各于宫,神主不出庙也。祭大何以名祫?祭卑不敢降尊也。)《春秋》之《经》,有禘而无祫,(《经》云:大事于太庙。又云:有事于其庙。即是禘也。此是国之大事,时云有事。)毁庙无时祭,(时祭月祭,皆近庙耳。玄孙之子于高祖亲尽也。)但五年有二殷祭耳。(祭及远祖,象年再闰也。)神主入庙,先为一禘,(为将递迁,遍告之也。)明年春,禘而又祫。(祫后二年一禘,禘后三年一祫,自此为常。)

  《汉书》曰:元始五年春正月,祫祭明堂,诸侯王二十八人,列侯百二十人,宗室子九百馀人。助祭礼毕,皆益户赐爵及金帛,增秩补吏,各有差。

  又刘歆曰:《春秋传》曰:日祭月祀,时享岁贡。终王祖祢,则日祭;曾高,则月祀;二祧,则时享;坛墠,则岁贡;(张晏曰:去祧为坛,扫地祭之也。)大禘则终王。(服虔曰:《夷蛮经》曰:"王乃入助祭,各以珍贡,以助大祫之祭也。")弥远弥尊,故禘为重矣。

  《续汉书·祭祀志》曰:建武二十六年,诏问张纯禘祫之礼,奏三年一祫,五年一禘。禘之言谛,谛昭穆尊卑之义,以夏四月阳气在上,阴气在下,故正尊卑之义。祫以冬十月,五穀成熟,故骨肉合聚饮食。

  《汉杂事》曰:元帝时,匡衡、贡禹以经义毁先帝亲尽之庙。高帝为太祖,孝文为太宗,孝武为世宗,孝宣为中宗,祖宗庙皆世世奉祀,其馀惠、景以下皆毁。五年而再殷祭,犹古之禘祫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太康中,太庙成,迁神主于新庙,上帅百官奉迎于道左,遂亲禘祫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世宗景明二年,夏六月,秘书丞孙思蔚上言:"古之祭法,时祫并行。天子先祫后时,诸侯先时后祫。此施当世,在今则烦,且礼有升降,事有节文。适时之制,圣人弗违。当祫之月,减时祭以从要省。"制可。十一月,壬寅,改筑圆丘于伊水之阳;乙卯,仍有事焉。

  《宋书·礼志》曰:凡禘祫大祭,则神主悉出,庙堂为昭穆以安坐,不复停室也。

  又《志》曰:博士徐道娱上议曰:"太庙烝尝仪注,皇帝行事毕,出便坐,三公已上献,太祖送神于门。然后至尊还拜,百官赞拜,乃退。谨寻清庙之道,所以肃安神也。《礼》曰:庙者,貌也,神灵所凭依也。事亡如存,若恒在也。既不应有送神之文,自陈豆荐俎,车驾至止,并弗奉迎。夫不迎而送,送而后辞,暗矩之情,实用未达。"又博士江邃议:"在始不迎,明在庙也;卒事而送,节孝思也。若不送而辞,是舍亲也;辞而后送,是速神也。故孝子不忍违其亲,又不忍违神。是以祝史送神,以成烝尝之义。"

  又《礼志》曰:禘祫之礼,三年一,五年再。《公羊》所谓五年再,殷祭也,在四时之间。《周礼》所谓凡四时之间,礼也,盖历岁节,月无定,天子、诸侯先后弗同礼。天子祫尝,诸侯烝祫,有田则祭,无田则荐。郑注:天子先祫后祭,诸侯先时祭,然后祫。有田者,既祭又荐,新祭以首,时荐以仲月。然则大祭四祀,其月各异。天子以孟月殷,仲月烝;诸侯孟月尝,仲月祫也。

  《齐书·礼志》曰:右仆射王俭议:"按《礼记·王制》:天子先祫后时祭,诸侯先时祭后祫,《春秋》鲁僖公二年祫,明年春禘。自此以后,五年再殷。"

  《孔纬稽命征》曰:"三年一祫,五年一禘,经记所论禘祫与时祭,其言详矣。"

  《唐书》曰:元和中,太常上言,按《礼》,祭不欲数,太庙禘祫,祭礼重于时飨。时飨与禘祫同月,即其月但行禘祫祭,不行时飨,盖不欲烦,是礼先重者。今时飨重于朔望荐食,稽求礼情,参酌轻重,请每至时及腊,但行飨礼。其月朔望,荐食请停,知告庙。日与朔望,荐食日同,请先行告礼,然后荐食。

  ○六宗

  《尚书·舜典》曰:禋于六宗。(郑注曰:六宗谓星、辰、司中、司命、风雨师也。)

  《尚书大传》曰:万物非天不生,非地不载,非春不动,非夏不长,非秋不收,非冬不藏。故《书》曰"禋于六宗",此之谓也。

  《五经异义》曰:今《尚书》欧阳夏侯说,六宗者,上不及天,下不及地,旁不及四方。居中央,恍忽无有神助。阴阳变化,有益于人,郊天并祭之。

  又曰:古《尚书》说,六宗者,天地属神之尊者,谓天宗三,地宗三。天宗,日、月、北辰也;地宗,岱山、河、海也。日月为阴阳宗,北辰为星宗,岱为山宗,河为水宗,海为泽宗也。祀天则天文从,祀地则地理从也。

  《续汉书·祭祀志》曰:安帝以《尚书》欧阳家说云,六宗者,在天地四方之中,为上下四方之宗,以元始。故《书》谓六宗亦六子之气,日月雷风山泽者为非。三月,更立六宗祠于洛阳城西北地,礼比太社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光武即帝位,燔燎告天,禋于六宗。

  《李郃别传》曰:郃侍祠南郊,不见六宗祠,奏曰:"按《尚书》肆类于上帝,禋于六宗。汉兴于甘泉汾阳,祭天地亦禋六宗。至孝成时,匡衡奏立北郊,复祠六宗。至建武都洛阳,制郊祀不道祭,六宗由是废,不血食。今宜复旧。"上从公议。由是遂祭六宗。

  张纯《六宗表》曰:臣窃以十一家凡有六统,而所据各异,考之经礼,大义不通。臣谓禋于六宗,祀祖考所尊者。六宗,则三昭三穆也。

  《魏书》曰:明帝问王肃:"六宗竟几?"对曰:"《坎》为水,《离》为火,《震》为雷,《巽》为风,《艮》为山,《兑》为泽。此乾坤六甲子也。"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